国内宏观经济一周要闻综述(2月7日-13日)

糠醛网整理
2009-02-14
阅读次数:2368
阅读字体 【

    本周,1月经济数据陆续出炉,综合来看喜忧参半。未能挽住下行趋势的CPI和PPI数据说明,企业生产环节和居民消费环节的活跃度均不太乐观;进出口数据大幅下滑,显示中国外贸形势依旧严峻,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消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也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疲态将会继续;1月信贷投放大大超出预期似乎为市场带来了“利好”数据,也成功印证08年以来的中央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已经显现,但由于贷款结构并不乐观,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占比过高,显示银行“惜贷”情绪并未得到真正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的局面也没能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1月同比下降0.9%,降幅比12月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这同样显示终端消费需求继续疲软,真正触底反弹尚需时日。
    政策方面,国家各部门继续出台措施,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确保经济增长。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船舶业振兴规划,六举措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商务部、财政部则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发布《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为企业减负。
    同在本周,抗旱救灾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
    观点方面,“把脉中国经济高层研讨会”与会专家普遍提出,中国经济受危机影响程度和经济走出低谷出现回升的条件都好于全球经济,其基础是中国相对良好的基本面和可望产生积极作用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实现8%或者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国内宏观经济一周要闻综述(2月7日-13日):
    1、1月经济数据冷热不均 尚无明确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见底反弹
    本周,一月份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总体来看,国家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开始显现成效。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1月份,CPI同比上涨1.0%,PPI同比下降3.3%。CPI、PPI数据双降显示我国经济面临的通缩压力加大。由于春节因素,CPI得到一定支撑,环比仅回落0.2个百分点,随着春节因素和翘尾因素的消失,再加上去年基数较大,CPI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中国经济已现走暖迹象,预计CPI的底部将很快出现。
    海关总署11日公布,09年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417.98亿美元,同比下降29.0%。其中进口为513评论此篇文章 (2)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44亿美元,同比下降43.1%;出口为904.54亿美元,同比下降17.5%。贸易顺差为391.09亿美元。1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同比均出现大幅下滑,显示中国外贸形势严峻。由于中国出口最重要的三个经济体美国、欧洲、日本的消费均呈现下降趋势,这势必会恶化中国的出口。而进口的剧烈收缩和实际利用外资的下降,也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疲态将会继续。
    中国央行12日公布,2009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增幅比上年末高0.97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
1月信贷投放大大超出预期,但贷款结构并不乐观,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占比过高显示银行“惜贷”情绪并未得到真正缓解。考虑到政府项目有限,在没有新扩张性政策推出情况下,人民币信贷增速预计在2月份将明显减弱。货币供应量增速全年保持在18%的目标恐难实现。
    综合来看,1月份宏观数据喜忧参半。虽然通缩风险仍未解除,但最近两个月贷款投放激增,央行近期降息的可能性降低。但宏观经济走势仍不明确,在财政刺激政策接连推出后,货币政策的走向值得关注。
    2、温家宝:抗旱救灾是经济工作重中之重 旱情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7日至8日在河南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指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事关经济全局,意义重大。抗旱救灾工作不仅关系粮食安全,而且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旱区要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据农业部13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月13日,河北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30亿亩,其中严重受旱4,215万亩,分别比12日减少456万亩和146万亩。
    对于粮食价格能否保持稳定,官员及专家纷纷表态,尽管这次旱情势必会影响中国夏粮生产,但是由于粮食最近连续五年的丰收以及储备充足,加之国家一系列抗旱保粮的政策实施,旱情不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对粮食市场价格也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3、国务院常务会通过船舶业振兴规划 鼓励金融支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强调,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二要扩大船舶市场需求;三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四要积极发展修船业务;五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六要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议决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
    4、国务院:企业裁员20人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说明 企业稳定就业可缓交社保费
    国务院日前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下发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评论此篇文章 (2)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通知还提出,企业稳定就业可缓交社保费;企业招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在相应期限内还可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5、中国明确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支持重点
    商务部消息,商务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管理的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支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
财政部、商务部将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对各地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
    《通知》明确,2009年中央财政将增加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后年度要继续加大投入。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发展。
    6、央行行长周小川:中国政府支持降低储蓄率
    央行行长周小川10日在马来西亚出席央行会议期间重申,央行将继续允许市场供求因素在人民币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但同时也一定会努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将坚持一贯的人民币政策,继续管理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机制,并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均衡合理的稳定水平。同时,周小川强调,不能仅靠调整汇率来调整储蓄率。
    周小川指出,全球储蓄率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导致这种高低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不能简单地将储蓄率高低说成只与汇率有关。而希望某些长期特性在短期内改变也是不切实际的,需要从更广泛的宏观角度,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考虑。
    周小川坦言,中国政府降低储蓄率的意图是明确的,2005年以来,中国已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基本的国家政策,这些政策的综合结果也必然要降低储蓄率,但采取怎样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
    7、正回购利率连续1个月持平 降息压力或缓解
    中国人民银行10日进行650亿元人民币正回购操作,正回购量继续维持相对高位,中标利率则连续一个月持稳在0.90%。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已经连续一个月将28天期正回购利率稳定在0.90%。分析人士称,目前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都持续稳定,比如上周四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持平于0.9650%,维持今年以来的稳定状态;28天期正回购利率则连续一个月持平于0.90%,可能表明央行近期不会采取降息措施,而银行信贷连续好几个月井喷也在短期内降低了降息的急迫性。
    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表示,利率并非货币政策唯一手段,而昨日公布的CPI和PPI数据显示经济有所回稳,市场普遍认为,降息压力有所减小。
    8、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8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中国人民银行称,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与境外货币当局开展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在区域内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规模为2000亿元/2270亿港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实施有效期为3年;去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日本银行和韩国银行建立行长会议机制,并和韩国银行签署规模为1800亿元/38万亿韩元的货币互换协议。
    9、金融危机影响下评论此篇文章 (2)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外企中国区未来或有裁员潮
    中新社援引广州日报报道称,12日,从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得到证实,此前宣布全球裁员4,000人的计划已在中国区逐步落实。据媒体报道,此次中国裁员近1,000人,但该数字并没有得到摩托罗拉公司的官方证实。而据了解,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大量裁员,未来几个月,宣布裁员的外企中国区或有一轮裁员潮。
    据悉,裁员成了众多企业减负的首选措施。IBM与微软分别裁员5,000人和4,200人,而爱立信、英特尔分别裁员5,000人、6,000人,德国SAP宣布09年将裁员约3,500人。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宣布裁员的公司在中国均有分公司,因此,此次摩托罗拉中国区裁员并非独立现象,在未来数月,上述宣布裁员的公司中国区域员工不可避免地也会遭遇裁员。
    10、龚方雄:中国或动用外汇储备促增长
    据广州日报报道,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仍是美国国债的净买入国;中国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的风险极低,中国决策者或考虑动用外汇储备增强财政部的开支能力 。
    龚方雄相信,短期内中国不得不继续充当美国国债及美元资产净买入国的角色;这不仅是为了维持全球金融系统近期的稳定,还在于中国目前尚未为其不断增加的庞大的外汇储备找到一个可行且流动性充足的替代市场。
    在部署巨额外汇储备时,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央行向财政部借出美元资产。财政部可将“从央行借入的美元”经央行“兑换”为人民币,然后用于财政刺激方案。事实上,就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近年来,海外净资产占主要部分,且比例越来越大)而言,该项操作提高了政府对央行的借债;就负债而言,此举将增加货币流通量及整体的货币供应。藉此,财政部以可以想象的低融资成本(鉴于目前美国国债的孳息较低,且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数年升值的可能性极大)进行开支(特别是用作促进国内开支需求)的能力将大大增加,而此类支出便可特别用于促进国内消费。
    11、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条件好于全球
    中新社援引证券日报的报道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主办的“把脉中国经济高层研讨会----2009新年会议”指出,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条件好于全球。
    与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从国际上看,此次金融危机的严峻性超出预期,并且仍在加深和蔓延,经济见底回升尚需时日。不同国家将呈现不同的走势:因货币政策的无效和财政政策资金来源难以保证等原因,美国和英国经济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有起色,将呈现L型走势。欧洲基于其实体经济比重相对较大及比较优势,以及与美国经济的密切联系,可能会出现W型走势。而发展中国家因为其资源出口依赖或加工出口依赖的特征,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短期难有增长动力,可能会走出U型。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受危机影响程度和经济走出低谷出现回升的条件都好于全球经济,其基础是中国相对良好的基本面和可望产生积极作用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实现8%或者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是回暖后能否持续,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经济学家指出,这次危机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这场危机将促使我们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内需、发展消费,直接建立与大国经济体相吻合的比较成熟的经济结构。
12、世行称中国十一五经济增长超预期
    世行发布《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期进展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远远超出了预期,“十一五”规划在实现若干主要目标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世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指出,“十一五”规划在实现若干主要目标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仍然存在重大挑战。经济增长远远超出预期。规划中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取得了显著进展:改善了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条件(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实现环境和资源利用目标的进展喜忧参半:降低能耗方面进展缓慢,但在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处理工业固体废物、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扩大森林覆盖面方面得到改善。
    13、社科院学者称我国经济二次探底逃不掉
    据新快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日前撰评论此篇文章 (2)其它评论发起话题 (0)相关资讯财讯社区(0)文指出,信贷数据呈现爆发性扩张,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月出现较为明显反弹,引发股市大涨,但数据是预示着宏观经济提前复苏,还是暂时性的回光返照?他认为属于后者的可能性偏大。
    最近3个月这么高强度的信贷和投资扩张的速度能否持续?当优质的基建项目贷款被银行瓜分完毕,对于基建的贷款力度会衰竭下来,而私人部门出口、投资和消费依然萎靡,中国经济所谓二次探底看样子是逃不掉的,刘煜辉估计时间将是在今年年末或明年上半年,除非外部世界的复苏比预期更加乐观。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7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2号  站长统计
电话:17776254032    传真:0771-555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