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合作面临新机遇及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3-22
阅读次数:2316
阅读字体 【

  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之际,东亚区域合作正面临新形势:第一,伴随着东盟与中日韩“10+1”自由贸易进程的正式启动,2010年有可能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元年;第二,《里斯本条约》生效,标志着2010年有可能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元年;第三,日本鸠山首相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设想,日本将更加重视亚洲,中日韩合作在加强;第四,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影响力迅速增强;第五,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萧条仍未走出低谷,东亚地区金融合作将加强;第六,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新潮流。在新形势下,东亚区域合作可能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认真研究,顺势而为。

  中日FTA成东亚经济共同体实现关键

  东亚共同体初期阶段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而高级阶段是经济一体化,后者的标志是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未来的东亚地区,将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区域相互促进的网状地区合作机制与“先南后北”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国周边地区,次区域经贸商旅合作将活力四射,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彼此放射的“多元并存”合作体制,最终走向东亚经济共同体的“多元一体”合作格局。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2010年,中日韩将在韩国举行第三次领导人会议,进一步加强三国合作。但是,在中日签署FTA之前,东亚经济共同体难以真正形成,而一旦中日形成自由贸易区,韩国只能紧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日合作是决定未来东亚经济共同体能否形成的一大关键。

  东亚安全共同体进程有利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架构,无论从哪方面看都难以排除美国参与。在东北亚地区,美国不仅直接参与六方会谈,而且未来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也必须有美国参与。在东南亚,美国是东盟地区论坛(ARF)的重要成员。美国介入东亚安全事务,对中国来说最为关切的是台湾问题以及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对中国来说,努力减少日美同盟对中国构成的潜在威胁最为重要。

  鸠山首相提出,应该使日本周边海域成为友好和团结的“收获之海”。这与笔者几年前提出的东亚共同体地缘战略新概念——“海陆和合论”相吻合。“海陆和合论”的实质是以和平方式管理和利用好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间的地缘关系,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未来东亚安全共同体构架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在东盟安全共同体与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基础上,在ARF的框架内逐步形成。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以在经贸、能源、环境等领域继续发挥亚太地区国际协调的作用。

  东盟发挥主导作用需具备三个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多边安全对话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第一,多边合作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健全的双边关系做基础;第二,由中小国家联合(东盟)发挥主动精神,最有利于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取得进展。

  目前,东盟和中国等“10+1”、“10+3”合作机制,事实上已成为东亚共同体的核心圈与基础链。“10+6”东亚峰会的成员也是在经东盟同意后,以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前提。不过,未来东盟要在东亚合作中保持和发挥主导作用,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东盟国家内部的稳定;二是东盟国家之间关系的协调;三是东盟与东亚各大力量之间的合作。中日两国在东亚合作中积极支持东盟,就不存在中日的主导权之争,韩国也会予以响应。

  友好城市交流、商旅合作将大有可为

  中国各沿边沿海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可利用地缘、文缘、血缘等各种便利条件与邻近国家开展地方友好城市的交流与合作。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将不断上升,从而成为周边邻国的“大客源”。友好城市交流与商旅合作可以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未来可在中日韩之间建立以首都圈为中心的交流合作圈。北京、东京、首尔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推动民间交流与合作。中国还可考虑扩大在东京、首尔设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举办饮食、美术、书法、摄影、体育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促进各国的民众感情。

  在国际战略全局中考虑未来合作

  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就好比是一座房子:经济、货币共同体是地基,安全共同体是屋顶,牢固的双边伙伴关系是支柱,文化共同体是墙壁,社会共同体是门窗,环境共同体是室温和水电。

  中国可以利用本国在亚洲有利的地缘经济地位,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以“开放的地区主义”谋求可持续发展,以“和平的多边主义”谋求可持续安全,以周边为依托经营“放射形”经济合作圈。在东北亚加强同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及蒙古的实质性经贸合作。在东南亚以“10+l”、“10+3”为依托,妥善处理好中国与东盟FTA形成后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在中亚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同中亚的经济能源合作与人文交流。在南亚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等渠道,争取建立中印经济共同体,从而进一步建立连接中东及阿拉伯产油国的能源合作带与经济共同体。同时,通过亚欧峰会增进中国同欧盟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关系。在亚太地区的南半球还可通过亚太经合组织及东亚峰会等,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谈判建立中国—南太平洋自由贸易区。(刘江永)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7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2号  站长统计
电话:17776254032    传真:0771-555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