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2月10日国内财经早间看点

华讯糠醛网
2014-02-10
阅读次数:1139
阅读字体 【

  央行表态稳健基调下保持适度流动性

  在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表示,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央行在2月8日晚间发布了201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下,央行对于流动性管理的措辞与2013年三季度报告中的“加强流动性总闸门的调节作用,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有所不同。

  此前,由于央行在春节前大幅度释放短期流动性,引发市场对政策面进一步放松的预期。但多数机构判断,只有当增长速度再次明显下滑时,政策稳增长才会加码,二季度末是微调的可能时点。

  央行在报告中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央行称,将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中信建投认为,增长下行触及底线、风险暴露超出可控范围、外部冲击发生,是政策调整的动因。二季度末,是政策微调的可能时点。中信建投分析师王洋认为,货币政策中期的中性偏紧将转向阶段性的中性偏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降准作为备选以对冲外汇占款不足和可能的外部冲击,通过流动性管理引导资金价格平稳有降;通过干预汇市防范资金大规模进出的风险,减少资金套利和热钱冲击,引导和稳定人民币汇率。

  光大证券判断,当经济增长速度再次明显下滑时,稳增长政策的再次加码是必然的。不过,考虑到春节效应对宏观数据以及宏观决策的干扰,稳增长政策恐怕不会马上出台。

  海关增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代码

  记者8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为促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发展,方便企业通关,规范海关管理,实现贸易统计,海关决定2月10日起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电子商务”。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说,该海关监管方式代码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

  进出口货物海关监管方式(监管方式),是指以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交易方式为基础,结合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征税、统计及监管条件综合设定的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管理方式。由于海关对不同监管方式下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征税、统计作业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为满足海关管理的要求,报关自动化系统的监管方式代码采用四位数字结构,其中前二位是按海关监管要求和计算机管理需要划分的分类代码,后二位为海关统计代码。

  社科院下调投资增长率至19%:经济增长存五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9日发布新一期2014年经济展望,与去年12月的预测相比,虽然还认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同比增长率能达到7.5%,但是将投资增长率由20.1%下调至19%。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经济减速、房价波动、产能过剩、金融乱象、地方债偏高五方面风险,解决的根本方法还要依靠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预测认为,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7.5%;CPI上涨率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10%;投资名义增长率19%,略低于2013年;消费名义增长率13.3%,保持基本稳定;净出口增长率8.5%,略高于2013年;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维持在3%的水平;汇率年末达到5.95元/1美元,升值2.5%。与去年末《经济蓝皮书》所做的预测相比,CPI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投资名义增长率下调1.1个百分点,消费名义增长率上调0.2个百分点,净出口增长率下调0.6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虽然2012年、2013年中国经济都增长了7.7%,但是三驾马车的拉力有所变化,2013年外需有所回升,内需有所放缓。2013年7月至8月,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扩内需、稳增长措施,导致三季度工业增加值显着回升,但是由于存在基数因素,四季度再次趋缓。因投资基数已经很高,2013年为43.7万亿元,占GDP比率高达76.7%,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2014年若重大项目接续不足,则这一下行压力将持续。

  李雪松称,2013年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较低,若外需继续好转,2014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势头有望保持;2013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高,但受部分项目逐步完工影响前高后低,2014年若基础设施投资不能显着增加,则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将出现回落;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李雪松说,2014年有21个省下调了目标增速,主要原因在于中央严控地方债,导致多数省区下调了2014年的投资增速目标,近半省区将目标定在18%以下。

  李雪松还预测了2014年的其他部分重点指标。他说,2014年CPI翘尾因素的月度平均影响为0.9%,四个季度分别为:1.1,1.5,1.0,0.2,预计在2014年二季度、三季度,CPI可能连续3个月高于3%。2013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前热后稳,2014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趋缓,部分四五线城市供给过剩,在房贷偏紧环境下,房价将首先面临盘整或下跌压力。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低于GDP增速,这与2012年企业利润较低,从而使2013年工资性收入上涨较低有关,预计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将有所提高。

  李扬重点谈了中国经济当前所面临的五方面风险:首先是经济减速,从此前10%左右的增长回落2至3个百分点,对经济冲击较大,需要几年才能将负面影响完全消弭。其次,房地产行业问题突出,一直没有明确房价上涨的具体原因,当前金融部门已经在为未来可能的下跌做准备。再次,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癌症,但是消减产能如何形成共识、如何落实存在困难,而且中国还得面对为保证短期增长必须依靠投资的问题。第四,金融方面同时存在货币泛滥、贷款困难、利率偏高的现象,说明依靠政策调整已经解决不了这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动大手术。最后,地方政府债务虽然从总量上看不是问题,但是具体到一些局部问题较为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只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世界各国走出危机的根本方法都在于改革。哪个国家改革的动作快、决心大,哪个国家就会占得先机。比较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李扬说。

  解读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本周六晚间,央行发布了《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的要点如下:

  1,目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报告提到,近年来,央行还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分层次、市场化的风险处置安排,先后成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和保险保障基金,推动实行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目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2,调整再贷款分类

  央行决定将现行的三类调整为四类,将原流动性再贷款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

  流动性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将一起发挥流动性供给功能,可以丰富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强化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在分类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再贷款管理,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3,人民币升值

  2013年,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2013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0969元,比上年末升值1886个基点,升值幅度为3.09%。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 2013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5.75%。

  4,使用常备借贷便利熨平短期波动

  春节前即开始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解决部分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产生的资金缺口。

  随着金融机构贷款过快投放、同业业务加速扩张和期限错配等问题有所改善,6月份通过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流动性在年末前已大部分收回。2013 年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1000亿元,比6月末下降3160亿元;当年累计发放常备借贷便利23650亿元。

  5,如何看待去年屡次出现的流动性紧张问题?

  作为资金价格的市场利率,其变化是流动性供求相互作用和平衡的结果。2013年6月份货币市场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波动。这与市场传闻扰动、企业税收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半年末指标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有关。从更宏观和整体的视角看,则反映了过快增长的流动性需求与适度供给之间的“冲突”。

  2013年前5个月,M2月均增长15.7%,明显超出年初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屡创新高,1-5月同比大幅多增3.12万亿元,银行同业业务迅速膨胀,5月末同比增速超过50%,其中相当部分具有类贷款的性质,融资和债务呈现快速扩张势头,期限错配等结构性问题也进一步显现。上半年中国还曾出现经济下行压力,呈现出经济与金融不同步的复杂形势。面对复杂格局,中央坚持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下半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过快投放、同业业务加速扩张和期限错配等问题均有所改善。

  市场利率变化加大,也与流动性总闸门调节作用增强的大背景有关。货币政策对货币信贷的引导和调节是常态,之所以2013年以来会更多集中反映在市场利率的变化上,则与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加快有关。不少人困惑于为什么在广义货币M2数量庞大的同时市场上会感到所谓“钱紧”。实际上,银行的资产扩张以及表外的诸多金融产品创新,都直接或间接需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础货币)的支持。各类融资活动越活跃,就越是会消耗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对流动性(基础货币)的需求上升。

  负债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复杂化,也会导致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变化更为敏感。反过来理解,随着金融创新加快、金融产品更趋复杂,要控制住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条件,就需要更多依靠银行体系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来发挥作用。而当流动性这个闸门开始对融资过快扩张起调节和制约作用时,就会以作为流动性价格的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表现出来,数量和价格的联动趋于上升。这意味着市场利率对于经济形势和供求变化的反应会较以往更加充分,需要容忍合理的利率波动,由此起到引导资源配置和调节经济主体行为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推进、经济结构性因素和开放环境下的外溢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从利率管制到重新找寻市场化均衡利率的过程。从国际经验看,在这一过程的初期,利率中枢往往会有所抬升,利率的波动幅度也可能会加大,这实际上是利率更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结果,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此外,一些财务软约束部门资金需求量大,对利率敏感性相对较低,其大量融资也推高了全社会融资成本。同时还要看到,开放格局下各国经济之间联系更为紧密。美联储讨论退出QE以来,美国国债利率上升带动全球长期利率水平抬升,2013年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年末提高了126个基点,这对中国利率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看,市场利率对基本面变化更趋敏感,这是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客观结果。在此期间,各方面会有一个逐步适应和磨合的过程,当然也有一个逐步完善机制的过程。下一阶段,中央银行将一步完善数量、价格和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调控模式,更好地把握流动性管理和利率变动之间的平衡,发挥好调节和引导预期的作用。还应看到,金融问题往往是经济问题的外化和集中反映。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减少财务软约束等导致的债务过快扩张,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6,对外部宏观经济的分析

  美国:美国的经济复苏势头在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相对较好,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进度和影响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欧洲:欧元区经济微弱复苏,欧元区出口预计会成为增长的推动力。但整体仍面临诸多长期性、结构性问题。

  日本:日本经济强劲反弹后增速有所放缓。其内在增长动力不足,短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的效果能否持续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新兴市场: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仍面临资本外流风险。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7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2号  站长统计
电话:17776254032    传真:0771-555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