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醛网经济观察:维持价格维持低位波动是上策

糠醛网
2009-04-30
阅读次数:2364
阅读字体 【

    跟随全球经济一起走向衰退的是大宗商品的价格。价格崩溃究竟是导致经济衰退的导火索还是衰退后的经济萎缩程度的反应,是理解此轮价格大幅走低以及经济强力刺激后未来价格走势的前提。
    在去年,当金融市场流动性逐步枯竭后,债务偿还危机直接导致信用经济危机,大宗商品价格狂跌。应该说,起初并不是需求出了问题,因此产能过剩的问题其实是经济大幅萎缩出现后,实体经济矛盾中最为集中的一面,以出口导向型或以来出口依赖型的国家最为突出,中国显然属于后者。
    因此,如果只是短期或者说持续期有限的经济衰退,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稳定衰退期的宏观大局,这期间包括要稳定价格,稳定价格是稳定信心的集中体现。因为价格是下一步投资、生产和消费的指针,依靠政府支出拉动的内需领先于实体经济疲软持续发酵,强作用于投资、工业制造和消费品的价格稳定作用。
    众所周知,财政政策是要得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但与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此次外需疲软比前一次危机更加恶化。美、日、欧占据中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如果美国人因此次危机接受教训,减少消费增加储蓄,那么外需鼎盛时期就不可能再来,中国要面临的是外需持续下降或者说外需不如重前的问题。如果是这样,如果内需(私人投资和消费)不振,积极财政就无法有效阻挡价格的下行趋势,而且由于赤字融资和大幅放贷导致的问题是“滞涨”而不是“通胀”。
    时下很多人担心滥发货币和信贷将造成流动性过剩,导致发生通胀。如果通胀真的这么快来到,说明中国经济受损较轻或者说不重。其实不然,中国面临的通缩风险被所谓“纸老虎”(宽松的货币政策)掩盖。一季度增加的贷款远非4.58万亿那么可怕,一季度企业增加存款高达2.8万亿,我们的存款增量仍远大于贷款增量,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胀风险”从哪里来?大宗商品迅速回到高位的可能性将因需求不足而反弹有限,反映在M2和M1的同比增速提高,也只不过是银行资产形势结构的转变。
    目前出现的价格环比的反转迹象,不具持续性或者说有再反转的可能,因为多数人未受益,也就是私有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因此未来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企业减产、停产、居民也不增加消费(减少日常消费的可能性小,因规模不大,且拉动中国的也不是消费)。这期间凸出问题是“库存和复产”,一切只为在中央投资中分得一杯羹。前期是工业制造领域出现问题较多,不过,当前的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转移投资对象”,企业投资转向至非周期性行业,因此,消费领域的问题会随之出现,CPI的跌幅会持续扩大。
   中国经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过两次通缩。第一次:CPI自1998年4至2000年4月连续25个月负增长,PPI自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连续31个月负增长;价格维持低位的同时,期间的GDP增速从1997年至2000年分别为9.3%、7.8%、7.6%、8.4%;第二次:CPI从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连续16个月负增长,PPI自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连续20个月负增长。2001年至2002年GDP增速分别为8.3%和9.1%。两次通缩持续的时间分别为两年半和一年半,同期的GDP增速均低于近三十年的平均水平。
    截止今年3月份,CPI已是连续11个月走低,2、3月份同比为负值,PPI自去年8月达到10.1%的峰值后,急转直下且仅近四个月连续为负。与上两次通缩相比,中国经济在2008年遭遇的冲击则更为严峻,主要是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逐步加深,而且2008年恰逢自身经济进入调整期,双重的压力令宏观经济形势陷入困境,导致经济复苏的难度比以往要加大,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可能性较大。今年一季度GDP仅增长6.1%,为近十年的低点。
    当前,价格有可能脱离低位且不会发生严重的通缩预期,主要原因是2009年将继续推动资源性价格改革的进程,以及刺激经济政策将带来的价格波动。但是,刺激经济政策基本作用是稳定价格,而不是抬高价格,如果是这样,经济出现的问题更大。年内不用担心“通胀问题”,而是要多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问题。不做好结构性调整盲目抬高价格带来的问题是“通缩”的极致对立面“滞涨”。因此,维持价格低位波动而不发生严重的通缩预期是上策。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7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2号  站长统计
电话:17776254032    传真:0771-555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