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加剧,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

《广东经济》
2014-09-09
阅读次数:1047
阅读字体 【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先进、高端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最上游的角力场。

  中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制造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先进、高端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最上游的角力场。

  放眼全球,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则在奋力追赶。

  揭开“高大上”的面纱

  高端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高端制造业是与低端制造业相对应的说法,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

  低端制造业是工业化初期的产物,而高端制造业则是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的产物。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高端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最大区别在于:传统制造业依靠的是传统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劳动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大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端制造业依靠的是高新技术和高端装备的竞争优势,最容易取代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与高端制造业的最大差距在于科技实力,高端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予以改造和提升,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必然成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美国“再工业化”计划

  对美国人来说,“再工业化”一词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曾针对其东北部重工业基地进行改造,提出通过“再工业化”重振相关地区的经济和发展。

  今天,当人们谈论“再工业化”时,其内涵已与当年的概念有了天壤之别。奥巴马政府第一任上台不久,就把“再工业化”作为美国整体经济复苏的重大战略逐步推出。可以说,“再工业化”是奥巴马政府确立的一项国家战略。

  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时代到来,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企等因素,促成了全球经济的再分工。“去工业化”的美国,金融业突飞猛进和制造业蜂拥外迁,成了这一时期的两大突出现象。也恰恰由于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和第二产业的空洞化,导致美国陷入了自大萧条后的最大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率飙升到10%上下、房地产大面积崩溃等等,即使是上百年来让美国人骄傲的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着破产的现实威胁。

  面对一片狼藉,奥巴马政府痛定思痛,竭力寻找引领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突破口,最终把目光聚焦到“再工业化”。从一开始,奥巴马政府就把“再工业化”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来策划和实施的。第一任内,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买美国货”、《制造业促进法案》、“五年出口翻番目标”以及“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从表面看,奥巴马政府是在扶持国内的制造业复苏,吸引美国制造业从国外回归。然而,“再工业化”战略的实质,就是要推动美国制造业的脱胎换骨,要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造就类似于信息革命那样的大趋势,掀起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4.0战略

  德国是全球制造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德国拥有强大的机械和装备制造业、占据全球信息技术能力的显著地位,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这些都使德国曾经确立了其在制造工程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作为全球工业实力最为强劲的国家之一,德国在新时代发展压力下,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提出了“工业4.0”概念。

  德国是在2011年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大体概念。当时,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董事兼行政总裁沃尔夫冈·瓦尔斯特尔教授在开幕式中提到,要通过物联网等媒介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提高制造业水平。

  在德国政府此后推出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工业4.0作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联邦政府投入2亿欧元,其目的在于奠定德国在关键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夯实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两年后,在2013年4月举办的“HannoverMesse 2013”上,由产官学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表了最终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

  与美国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不同,德国将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定义为“工业1.0”,将20世纪初的电气化定义为“工业2.0”,将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化定义为“工业3.0”,而将物联网和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工业4.0”,由此正式宣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欧盟“再工业化”重振经济

  2008年开始并且持续发酵的国际金融危机,开始触动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的进一步深刻反思。此后,欧盟将工业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达到20%的总体目标。

  2012年,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新工业革命”的说法,认为由绿色能源和数字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并将最终改变世界工业版图。欧盟认为必须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才有可能弥补此前没能搭上“IT革命”头班列车的损失。

  201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工业的委员安东尼奥·塔亚尼再次呼吁,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

  无论从欧盟层面还是成员国的具体计划来看,欧洲目前推进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与工业的比重,而是试图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同时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核心在于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重构工业产业链。

  欧盟委员会围绕“如何重启工业投资”设计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施框架,其中包含鼓励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改善市场条件、增加融资机会、培育劳动技能转型等“四大支柱”,以及旨在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关键节能技术、生态型产品、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清洁运输工具、智能电网等“六大优先领域”。

Copyright © 2000-2013 Sinoinfo eCommerc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华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桂ICP备15007906号-7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302号  站长统计
电话:17776254032    传真:0771-5553302